12月11日,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六次教研沙龙活动。本期有四组老师分享了学习U课堂的心得体会。
张颖老师汇报了《外语教学中的身份认同研究》课程的学习心得。她首先介绍了身份认同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概念:identify (认同), investment (投资)和想象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之后分别从学习者身份认同研究和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方面分享了国内研究的现状。认同研究把语言学习放到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社会情境中考察,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同时启发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那些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活动的认同构建。
龙静老师主要汇报的是对于《外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实践与思考》课程的学习理解和体会。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思辨能力的培养及经验分享的五个讲座,由浙江师范大学的五位教师主讲。经过学习,龙静老师深刻认识到思辨教学的意义,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并要充分调动学生去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同时,教师要积极思考,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勇于创新。
阴小蓓老师汇报的主题为外语教学中的质性研究。通过对比教学中常见的两类研究-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她总结了质性研究的特点,并简单介绍了质性研究的三种类型:案例研究,民族志研究和叙事研究。通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深层次地激活自我反思,培养教学的元认知能力,促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善。
姬蕾老师从琪客文学的产生背景、研究现状、叙事模式和女性身份建构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二十世纪末是英美社会商品经济空间发达的时期,大量单身女性的出现为琪客文学作品的繁衍和接受提供了滋养的土壤。琪客小说家采用自白体例的叙述模式和灵活的叙事策略,构建了个体和集体身份话语,并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相连,生动再现了后现代消费文化下都市女性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情趣,折射出她们矛盾冲突的多重身份概念。



